|
发表于 2020-11-1 2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海洋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时代,沿海国家都把国家利益的眼光,从注重陆地资源转向注重海洋。海洋战略地位的提高,使得海军的使命更加突出,战略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为此,东南亚各国增大海、空军的比例,使其地位进一步上升,并将海军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重点。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越南在确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国家战略的同时,确定了大力发展海上石油产业的海洋战略。为此,越南认为,重视海军建设,不仅关系到国防的巩固和领海、领土主权的完整,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越南将陆军裁减一半,而海军则有所增加,使海军在三军中的比例由 6%上升到9%,并提出在 21世纪成为地区和世界海洋大国
越南海军先后制定了“2000年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计划 ”和“21世纪海军发展规划 ”,大幅度增加海军军费开支,越南用于海军建设的费用逐年提高,已 占越军总费用的26%
加强装备建设,提高立体作战能力
为了使海军真正具备实现本国海上战略的能力 ,东盟各 国十分 重视提 高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水平 ,把 武器装 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不断以外购、自制和改进等方式发展海军武器 装备 ,这 是近年 来东盟各国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越南对强化海军可谓不惜巨资 ,将“舰艇装备的现代化和远洋化 ”作为其海军建设的重点 ,制定了海军“三步 ”发展规划 ,不但买入俄罗斯四艘“毒蜘蛛 ”级导弹艇等大型先进的装备 ,还自制了数艘导弹护卫舰和导弹艇。2007年越南耗资约 4亿美元 ,从俄罗斯购买了 2艘“猎豹 ”级护卫舰 ,并生产“宝石 ”反舰导弹。俄罗斯还将在海防市为越南建设一个海军基地。
2015年之前,越南海军还将向俄罗斯购买 2艘Ⅱ661型护卫舰、若干艘“基洛”级柴电潜艇和一套装配“红宝石”超音速导弹的岸基反舰导弹系统,提高海军的立体作战能力。此外,还从俄罗斯购买了 11架苏—27战斗机,海军的空战能力大大增强,而购买苏—30MK、米—28H、卡 —31和苏—35等先进战机的计划,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越军声称,越南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有望在 2015年前完成,届时,越南海军的远洋护航能力和海上作战能力,将接近现代化海军的要求
加紧基地、港口和机场建设,确保战勤保障能力的提高
随着装备和实力的增强 ,东盟国家海军加紧基地、港口及机场军事设施的修建。越南政府拨出专款修建和扩建了岘港、归仁、芽庄、金兰等几个中部及南部的重要军港和军商合用港口。越南国防部还决定投入 38亿美元巨资 ,从 2007年开始在北部重镇海防市建造一座占地 3000公顷的大型军港 ,建成后将具备停泊 4万吨级大型战舰和 40 - 60艘水面舰艇及潜艇的能力 ,成为继金兰湾之后的越南第二大海军基地。
军事实力的膨胀,增加了南海周边邻国挑战《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底气,使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化、扩大化
东盟各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特别是海空军力量的增强给我国防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它降低了我军的战略威慑力,削弱了我军在某些方面的军事优势,增大了我国与东盟解决领土、领海以及海洋权益纠纷的难度,对我南海海域的安全带来巨大冲击。
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到 1991年底,除中国控制的 6个礁和太平岛外,其他 44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侵占。其中越南的既得利益最多,占据了 23个岛屿,每年从中开采 3 000万吨石油。越南也是东盟国家中唯一一个对南沙提出主权要求、同时还坚持对西沙拥有主权的国家。此外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均与我国存在南海主权之争,四国都声称南沙群岛是它们的领土,对南沙部分岛屿拥有主权。近年,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首先是积极扩充海空军力量,以实力为后盾,强化其非法的既得利益。依靠南海数百口油气井带来的滚滚财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纷纷投入巨资,扩充海空军力量,大批武器装备得以更新换代,逐渐膨胀的军事实力为各国增添了“底气”。最近一段时间,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相关国家在南海动作不断,蓄意挑起主权争端,引发南海紧张局势。2009年以来,越南不断派出军政高官赴南沙宣示“主权”,在南沙举行国会选举,并两次任命所谓的南沙和西沙的行政官员等,其实质都是在显示越南对南沙西沙拥有“主权”的企图。2009年 2月 17日,菲律宾参众两院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拥有主权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和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为“菲属岛屿 ”。
2009年 3月 15日,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首次以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对其拥有“主权 ”。二是加强内部协调,在南海问题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出现集体向我施压的趋势,在政治上提高对华南沙立场的一致性,在军事上加强内部合作,在经济上谋求共同开发。如越南和马来西亚于 2006年宣布建立一条海军热线,并计划联合实施南海大陆架油气勘测活动。在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前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先后在南沙问题上一致行动,作出强硬举动,妄图增强东盟在南海问题上联合对抗我国的实力。三是积极引进“外援”,增强实力,通过油气招标、军事合作等方式,将美、印、日、澳等国拉入南海,力图使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目前,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各国的情报沟通、军事援助、联合演习等已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和复杂化。从长远来看,随着东盟海空军实力的增强,我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地缘政治障碍
军队建设必须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尤其像越南这样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的国家更需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目前越南海军现代化装备主要来源于俄罗斯这个传统的武器供应国,但由于越南还拖欠俄罗斯大量的债务,没有现款越南将不可能从俄得到所需武器。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与越南存在“邻海 ”纷争和中国反对对越出售攻击性海军装备的态度,俄罗斯也不得不有所顾虑;同时东盟国家更不希望越南海军强大起来,威胁其海洋权益。越南近年军事合作的另一重心是印度,尽管越南对印度制造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大地 II”型近程弹道导弹始终抱有浓厚兴趣,但如果印度向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越南提供射程过远、进攻性过大的战略武器,这显然不能被中国看作是友好行为。同时越南一旦部署“大地 II型 ”导弹,必将成为东南亚屈指可数的战略性打击力量,有可能导致周边东南亚国家纷纷跟进,造成新的军备竞赛,印度的售武行为无疑会被其他东南亚国家视为蓄意破坏本地区和平环境的祸源。所有这些都将对东盟国家的海军建设,尤其是对越南的海军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军事技术障碍
尽管东南亚国家军品需求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旺盛,但该地区各国的国防工业体系相对落后,国防科技部门缺乏专业设计技能和各种专门技术,武器装备对外依赖性较强,国内的武器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于凭许可证生产简单的武器,从事大修和维修工作。此外,东南亚国家的军队和国防工业与当地的创新型企业联系很少,例如信息技术部门,限制了信息产业向军事领域的转化,也使国防部门很难吸引民间企业参与军品研发和生产。相对而言,印尼、新、马三国的国防工业体系有一定的规模,能生产轻型武器、弹药以及火炮系统,并能与他国共同生产像直升机和运输机这样比较复杂的武器平台。印尼空军和海军技术武器装备成了国防工业建设中优先发展的两大方向,该国的航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能生产军事运输飞机、多用直升机、导弹、火箭等,既为本国军队和民用市场服务,又出口至东盟各国。但印尼本身科技能力非常有限,完全依靠本身力量发展国防工业仍然是力不从心。根据印尼战略规划,海军要在 2024年前建立“综合海军舰队系统”,包括 56艘护卫舰、38艘巡洋舰、6艘扫雷舰和 10艘潜水艇。此外还要部署 66艘快速巡逻艇, 98艘支持艇。印尼本身缺乏大型现代化的兵工厂,大部分武器都必须依赖外国供应。由于长期以来经济、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印尼国防工业自主制造能力相当低,也无力消化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国防科技。越南的工业基础很差,国防工业是在中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于 20世纪 60、70年代援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和生产能力有限等弊端。虽然越南正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提高生产能力,使军事工业逐步由维修型向技术改造、制造与维修相结合型过渡,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引自
《东盟国家海军现代化建设及其对周边局势的影响》
作者简介:吴崇伯 (1962—),男,江西赣州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亚太地区财政与金融,东盟国家政治、经济 |
|